近日,由中國地調局天津所、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、中科院組成的全國區(qū)域地質志專家組一行7人對省地調院承擔的第二代《山西省區(qū)域地質志》項目進行了現場指導。
《山西省區(qū)域地質志》項目是屬于《全國地質構造區(qū)劃綜合研究與區(qū)域地質調查綜合集成》的一部分,于2016年正式啟動,由山西省地質調查院承擔。該項目是以第一代《山西省區(qū)域地質志》(1989)為基礎,全面集成近30年來區(qū)域地質調查和專題研究新成果,應用新理論、新技術、新方法,綜合深部地球物理資料,對全省區(qū)域地質特征進行全面系統地總結,為國民經濟建設、國土資源規(guī)劃及管理、礦產勘查部署決策提供基礎地質資料,為社會公眾提供公益性區(qū)域地質信息。
專家們在聽取匯報、查看資料、野外踏勘后,對項目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議和要求。他們從動力學機制、超大陸研究、前寒武紀關鍵地質事件和年代劃分等8個方面具體闡述了當前國內、外研究早前寒武紀幾個值得注意的研究動向。從板塊構造理論角度對我省早前寒武紀構造進行了分析,指出山西省可能為全國板塊構造啟動的基地,是研究新太古代-古元古代板塊構造的最佳地段,特別強調了山西的四個超基性巖帶的重要意義,明確了新一代《山西省區(qū)域地質志》的工作方向,同時對項目組提出了具體要求,鼓勵項目組抓住工作重點,梳理好成果,爭取獲大獎。
項目組成員表示:要在編志中忠實地記錄地質事實,堅持繼承與創(chuàng)新相結合,堅持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,力爭把山西區(qū)域地質志打造成精品著作。